荸薺 又叫馬蹄、烏芋、地栗、地梨、苾薺、通天草、芍、鳧茈、葃菇、水芋、烏茨、鳧茨、葧臍、黑山棱、鐵葧臍、紅慈菇、馬薯、紅慈姑
荸薺起源于荸薺起源于中國及東南亞地區(qū),是莎草科荸薺屬植物的球莖部分,在我國有兩千多年的種植歷史。作為傳統(tǒng)水生蔬菜,荸薺在江南等地廣為栽培,并被廣泛應(yīng)用于各地美食中。
莎草科荸薺屬淺水性宿根草本,以球莖作蔬菜食用。古稱鳧茈(鳧茈),俗稱馬蹄,又稱地栗,因它形如馬蹄,又像栗子而得名。稱它馬蹄,僅指其外表;說它像栗子,不僅是形狀,連性味、成分、功用都與栗子相似,又因它是在泥中結(jié)果,所以有地栗之稱。荸薺原產(chǎn)印度,在我國主要分布于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廣東等水澤地區(qū)。荸薺冬、春季挖掘上市。荸薺是其地下匍匐莖先端膨大的球莖。球莖扁圓球形,表面平滑,老熟后呈深栗殼鈀或棗紅色,有環(huán)節(jié)3~5圈,并有短鳥嘴狀頂芽及側(cè)芽,肉為白色、質(zhì)地脆嫩,多汁而甜。 荸薺皮色紫黑,肉質(zhì)潔白,味甜多汁,清脆可口,自古有“地下雪梨”之美譽(yù),北方人視之為“江南人參”。荸薺既可作為水果,又可算作蔬菜,是大眾喜愛的時令之品。